|
|||||
|
|||||
|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雄阔的太行山东麓,一颗水电明珠悄然点亮,将奔涌的丹江水转化为澎湃的绿能,为一河清水利天下写下新的答卷。 这里,是水电十一局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水电站。依托稳定水流与天然地势落差,十一局人以水为媒、化势为能,成功打造了天津干线首座兼具供水与发电功能的水电站,不仅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落差发电提供了参考,还为京津冀能源结构优化、助力“双碳”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1.5万平米的精细较量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沉寂的河渠因十一局人而苏醒。 2024年3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水电站工程开工,投产后年均发电5622.57万度,年减碳5.5万吨,相当于3000亩森林的固碳能力。 相较传统大型水电站,该工程规模并不算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程不仅施工工序复杂、专业种类繁多,而且仅1.5万平米的厂区交叉作业面高达8处,这无疑是对项目管理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 开工之初,项目部就以打造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为目标,构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化施工方案,积极主动作为,高效统筹解决人、材、机等方面问题。“执着与坚守是为了把值得做的事情做到极致!”项目执行经理王春辉说。管理团队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加强沟通协同,仅用几天时间便确定了营地临时用地的规划方案,为相关临建工程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主厂房作为机组安装的核心部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电站长期稳定运行能力。为确保模板支护精度、钢筋绑扎质量及混凝土浇筑密实度,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多区域并行、多工序衔接、多班组轮班”的施工模式,实行三班倒作业,采用阶梯型流水施工,即上一工序完成50%时便启动下一工序准备,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在混凝土施工中,项目团队更是为质量管控下足了功夫。针对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他们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披上了厚厚的保温棉被,并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控水化热温度变化,动态调整养护方案,有效避免了内外温差导致的裂缝。 “标准是在细节中抠出来的,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既要有‘保速度’,也要‘精细化’,一点儿马虎不得。”项目总工程师呼争涛说道。 项目部创新技术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三维一体”全流程管控体系,建立“项目部-工区-作业面”三级质量管理网络,采用“三检制+第三方抽检”双验证模式,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成型的全过程可追溯。在预埋管路和预留孔洞施工中,呼争涛带领技术人员将计划逐周逐日分解,建立“每日勘察、隔日复核”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管路定位精度,每日到作业面实地核查预埋管坡度及预留孔洞位置,确保后续机组安装精准对接。 业主、监理单位多次称赞:水电十一局迅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现了项目优质履约。 植入39吨的“绿色心脏” 长渠无言,却见证着建设者的专业能力和对责任的坚守。 转子作为发电机组中最重的转动部件,通常使用桥机吊装。然而受属地政策影响,项目要在无桥机、无履带吊的情况下,完成转子安装。 “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要把直径3.582米、重达39吨转子的移动距离控制在1毫米以内。”王春辉说。发电机是精密仪器,转子吊装要求精度非常高,项目部提前72小时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并采用“三岗监督”模式,确保技术岗全程监测精度、安全岗严密管控作业范围、操作岗精准执行每一个动作。吊装当天,现场严格采用“分级起吊-实时调整-缓慢落位”流程:先将转子起吊至离地面仅10厘米处,进行悬停,由技术人员用激光准直仪和电子水平仪反复核查水平度;确认无误后,再缓慢提升至安装高度,期间四位操作手根据指挥口令,实时微调四角葫芦的拉力,以“毫米级”精度调整转子。 王春辉告诉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这样的方式吊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零的突破’。”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转子平稳、精准地落位至下机架制动器上。 盛夏时节,阳光在西黑山水电站主厂房银灰色的外墙上散发出刺目的白光,40℃的高温裹挟着金属与绝缘层的气息扑面而来。 针对北方施工窗口期短的特点,项目部以创新厂房边墙预留板梁插筋工艺为突破口,将“先砌墙后植筋”的分步模式升级为“墙体浇筑与钢筋预留同步”的一体化流程,精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插筋垂直度偏差、混凝土浇筑实度等关键指标,实现单段边墙施工效率提升近40%,从源头规避了质量隐患。 电气施工犹如一场看不见的战场,数百根电缆从副厂房延伸至主厂房各处,粗如大腿、细似铅笔,均要按照规定路径敷设固定。项目团队白天顶着厂房内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勘查路径,晚上围着图纸推演敷设顺序。现场作业人员组成一支队伍逐根核对标识,为了避开正午的高温,大家清晨就进场施工,傍晚趁着凉爽继续赶工,遇到突发雷阵雨就披着雨衣保护电缆材料,仅用10天就完成了6万米电缆敷设接线工作。 在这里,时间不是刻度,而是密度: 2024年6月2日,主厂房土方开挖顺利完成;11月17日,机组蜗壳精准安装就位;12月31日,引水渠涵、调压室、压力钢管等实现全线贯通。 2025年3月17日,转子安装完成;7月31日,并网验收一次性通过;8月8日上午11点26分,工程正式投产发电。 太行山下的“护绿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是工程施工的颜色。 西黑山项目部设置可回收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三类回收点,采用全封闭车厢定期清运处理。优化开挖路线,对原生植物设立3米保护带,避免机械碾压和人为破坏,并选择乡土树种和良种进行补种,推动植被生态恢复。避开夜间休息时段,设置可移动隔声屏障或隔音棚,有效隔离噪声源与周边环境。还通过设置围挡、采用一体化自动喷淋系统、对永久施工道路进行硬化、运输车辆均配备防尘篷布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冬季更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所以必须要落实防滑措施……”28岁的项目安全环保科副主任刘冠甫早早来到现场,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施工交底。他从各类用电设备线路布设、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到防滑措施、拆除脚手架警戒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哈出的白气瞬间在安全帽上凝结成霜。 项目部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生命线”,构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双重预防机制,突出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检查,实施介入式分包管理,将安全生产穿透到施工一线,压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全链条责任网络。同时,项目部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安全状态实时可视化监管,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完成人员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借助“五防”闭锁系统与远程监控,实现了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 如今,项目厂区周围补植的树苗已迎风挺立。“它们和这座水电站一样,都是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留给这片土地的绿色答卷。”项目安全总监秦志杰自豪地说。 清流所至,万物生辉;绿电奔涌,照见未来。 站在太行之巅远眺,蜿蜒的南水像一条宽阔的绿色丝带,铺展在峰谷交错的大地上。这条纵贯南北的人间“天河”,不仅解了北方之渴,还化为源源绿能,点亮了万家灯火。 工程航拍 1、2号机组发电机穿转子一次成功 电站厂房 |
|||||
|
【打印】
【关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