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雨季的南欧江,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水位已逼近警戒红线。在南欧江四级水电站的堤坝上,一个身着灰色工装的身影正手持监测仪来回踱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脸颊——她就是李威,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唯一的女性工程师。汛期来临的一个月里,她的身影始终活跃在防汛最前线,用专业与坚韧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 汛期里的“连轴转” 7月22日,天刚蒙蒙亮,李威已经穿上胶鞋,带着巡检记录本走向堤坝。“汛期的设备就像紧绷的弦,一点小毛病都可能引发大问题。”她一边说着,一边弯腰检查闸门的液压系统: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部件,仔细查看是否有漏油痕迹;耳朵贴在管道上,倾听水流声是否异常。 从闸门控制室到发电机组厂房,再到边坡监测点,三公里的巡检路线,她每天要走数趟,鞋跟早已磨出深深的纹路。当晚19时,随着下游预警完成,南欧江四级水电站2号泄洪闸门顺利开启,标志着年度首轮泄洪正式启动。其后十余小时,她坚守岗位,持续监测设备参数,确保泄洪过程平稳运行、零故障发生。 汛期的每一天,对她而言都是一场战斗,细致核对防汛物资,尽管身心俱疲,但她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这份紧张与忙碌中,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快乐。 汛期里的“硬骨头” 汛期的挑战总是不期而至。一次,设备突然发出异常信号,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李威迅速出击,带头上阵排查故障。她手持工具,穿梭在错综复杂的设备间,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终于锁定问题根源并及时修复,避免了险情的扩大。她的专业与果敢,赢得了团队成员的敬佩与尊重。 面对困难,李威从不退缩。她曾在巡检时发现闸门液压装置有轻微渗油,顺藤摸瓜排查出电机的隐患,成功规避了泄洪闸门启动事故。截至目前,她累计消除历史遗留缺陷八项、排除新增缺陷三十余项;机组检修期间,不仅圆满完成电气二次设备检修任务,还主动协助其他专业开展缺陷处理。 防汛间隙,李威总会抽时间与同事分享经验与技术心得。她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只有团队整体实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汛期里的“心之锚” 这份冷静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压力。每次汛期,李威都是24小时待命。父母也心疼女儿,总是在电话里叮嘱她多吃饭、注意休息。挂了电话,她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女性或许体力不如男同事,但细腻的观察力是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的优势。”李威说。每当夜深人静,看着月光下的水电站,心中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便油然而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正含义。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荣誉更是责任。”李威的话语坚定有力。从设备维护到防汛攻坚,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老挝山区的电力枢纽上书写着水电建设者的奋斗篇章。她筑起的防汛安全“红色防线”,与身上的“水电蓝”交相辉映,为南欧江畔增添了别样风采。 如今,南欧江畔的防汛工作仍在继续,李威的身影依然活跃在最前线。她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为老挝山区的电力事业贡献力量。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