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踏浪追光!在海上种下绿色“太阳花”
来源:水电九局 作者:覃亚茹、郑鸿超 摄影:康蒙飞 时间:2025-09-15 字体:[ ] 分享: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粼粼波光与光伏板的银辉交相辉映。

在水电九局参建的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山东青岛即墨约81.5万千瓦海上光伏一期项目场区,一排排光伏板犹如一朵朵“太阳花”,整齐划一地生长在海面之上,正源源不断地将“绿电”送往陆上升压站,经国家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实现清洁能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蓝海掘绿能 实践绘底色

长期以来,水电九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实际行动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布局发展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新能源业务,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从河流生态修复到地质环境治理,从污染土壤修复到城市环境提升,用生动实践绘就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海上光伏项目是海洋经济与清洁能源建设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高效利用海洋空间,避免占用陆地资源,为沿海经济注入活力。海上光伏与渔业养殖融合,保障能源供应,促进海洋生态平衡,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山东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位于鳌山湾海域,属我国第Ⅱ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利于建设电站。该项目对提升我国海上光伏与渔光互补领域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据悉,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实现渔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海上发电,水下养殖”格局。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年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对改善当地电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实干强动力 攻坚保履约

电力系统犹如项目运转的生命脉络,而电缆敷设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动脉”,它不仅承载着电力传输的核心使命,更是优化能源配置、提升传输效率、保障供电稳定的关键环节。

项目分两期开发,拟规划直流侧装机容量1515.6兆瓦,交流侧容量1152兆瓦。一期工程直流侧装机容量814.9兆瓦,交流侧容量604.8兆瓦,容配比为1.346,一期工程总涉海面积749公顷,其中,水电九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场区平台电气及设备安装、箱变吊装及运输、海上高低压电缆敷设、二次电气安装、子阵调试等工程。

面对海域地质、极端天气及施工窗口期短等挑战,工程开工后,项目部精准定位工程特点,利用海陆施工窗口期,坚持“能陆地不下海”原则,为海上施工提供安全和技术保障。

项目部采用“见缝插针式”施工策略,利用有利条件,灵活调整计划、优化流程,并行推进多项工作;同时制定安装方案、应急预案等,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确保工序符合设计要求、环节满足安全标准。此外,项目团队与地方政府、海事部门积极联动,与当地渔民做好沟通协调,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项目建设。 

对于项目团队而言,高质量履约不仅是许下的诺言,更是握在掌心的星辰,指引着工程建设每一步推进的方向。

责任筑防线 安全护深蓝

在鳌山湾海域施工,面临强风、巨浪、暗流等复杂环境。项目团队坚守“零事故”目标,严格把控安全环节,以“破”的智慧构建“监测 - 防护 - 应急”三维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

全时段做好动态监测。项目与青岛市气象局合作,新增作业区域监测点,运用实时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保障施工安全;指派专人获取台风路径并实时预报,明确台风分级响应机制。各区域发电子阵建立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逆变器温度、电缆负载电流,台风后自动生成设备健康报告;针对性修订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预案3次、避风专项施工方案8次,确保极端天气前迅速应对。

全方位做好防护保障。项目为人员定制 “生命防护网”,定期组织台风专项培训、知识竞赛等,强化应急技能,提升安全防护与应急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台账,专人月检维护,确保完好率100%,台风预警前24小时完成物资前置部署。施工过程中,项目电气设备用IP68级防水防腐工艺,电缆接头双重密封,保障设备稳定。

全过程做好应急演练。项目部每月举办1次桌面演练,模拟台风不同预警等级响应流程,强化团队协作机制;不定期开展综合演练,模拟台风登陆全过程,演练过程中成功撤离52名海上作业人员,帮助参建者熟悉职责与流程,并在演练后召开总结会议,分析问题并整改,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海洋,承载着岁月的深邃,也孕育着蓝色的未来;光伏,汲取着阳光的能量,也编织着绿色的希望。水电九局将始终践行“五个一”经营理念,持续推进项目高质量履约,在踏浪追光、砥砺前行的实践中,以匠心打造一项项精品工程,用“太阳花”绽放的澎湃绿能点亮蓝色的未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