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屹立在4100米海拔的电建丰碑:写在湘河工程荣获菲迪克杰出奖之际
来源:成都院 作者:邱云 时间:2025-10-21 字体:[ ] 分享:

金秋十月,湘河两岸,金灿灿的青稞随风摇曳。忙碌收获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满载着青稞的拖拉机,像载着一座座金山似的驶进村寨。这派丰收景象背后,是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带来的深刻改变。

日前,从国际工程咨询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湘河这座海拔4100米的重大水利工程,荣膺2025年度“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这一享有工程领域“诺贝尔奖”盛誉的殊荣,国内仅有三个工程获选,不仅是对湘河卓越品质的至高认可,更是新时代中国水利建设者在高寒地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湘河——南木林县人民心中的母亲河,曾经滔滔江水顺流而下,却未能解决沿岸10余万亩农田耕地之渴。如今,湘河水利枢纽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拉布藏布河与甲措藏布河交汇处,湛蓝的湖水碧波荡漾,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性变迁。

奋战雪域,挑战世界级工程极限

湘河工程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厚重的期望。它不仅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亦是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骨干工程。这项工程集灌溉、供水、发电、改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关乎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惠及长远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作为全过程建设及咨询管理(代建)单位,成都院的建设者从2018年开始,顶风冒雪,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安营扎寨,与水电九局一道拉开了这项“国字号”民生工程建设序幕。然而,高原严酷的环境与复杂的条件,使得工程推进面临严峻挑战。项目开工时间较原计划推迟了近四个月,但关键的截流等节点目标却并未相应延后。“工期紧、任务重”如同一柄悬顶之剑,考验着每一位建设者的意志与智慧。

“不仅是身体上的头晕,更是心理上的头大!”时任项目经理胡小秋回首往昔,感慨万千。高寒缺氧带来的生理不适已是常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使得人员、设备、材料运输空前困难,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叠加挑战。

作为日喀则地区首个采用代建制模式的大型水利项目,湘河工程承载着摸索西藏水利建设新路径的重任。此外,工程还面临“高海拔、高地震烈度、超高边坡、超深覆盖层”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和使命,让成都院建设者深知,纵有千难万险,亦要勇往直前。

关键时刻,领导靠前指挥凝聚合力,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大动力。郝元麟、张世殊等亲赴现场检查指导,并慰问奋战高原的一线员工,鼓励大家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优良传统。“成都院深耕西藏,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及管理能力,一定能把湘河建设好。”张世殊在项目推进会上表示,成都院作为代建方,一定发挥优势经验,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湘河标杆工程。

在西藏这片广阔土地上,成都院人已经扎根了60多年,用拓荒者的力度见证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次只是建藏历程中的又一“试金石”。

创新引领,攻克高海拔建设难题

面对困局,唯有迎难而上,方能破茧成蝶。成都院凭借水利水电深厚技术积淀和高原工程丰富实践经验,以责任担当与创新能力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代建项目部依托成都院强大的专家智库支撑,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高原上演。与此同时,项目部实施精细化全过程管控,加强了对设计、监理、施工各环节的统筹协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果断实施“冬季不停工”的非常措施。

导流洞施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部组织技术力量反复论证,优化原单位设计方案,创造性提出增设施工支洞,为洞挖创造了多个独立工作面,节约工期至少3个月,为抢回延误的工期赢得了主动。

2020年2月28日,奔流的湘河水被成功驯服。这一胜利,标志着工程全面转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日喀则人民期盼已久的梦想,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截流成功,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湘河大坝采用碾压式沥青心墙砂砾石坝型,最大坝高51米,坝顶高程达4104米,是在超高海拔环境下建设此类坝型的重大探索。为确保大坝填筑的质量与进度,项目部科学组织,克服了填筑强度高、料场开采困难等挑战,创新采用分阶段施工法,显著提升了工效,大坝防渗墙施工比原计划提前整整一年完成。

高达150多米的边坡,既是坝肩,又紧邻进水口和出口部位,地形陡峭,岩体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塌方风险如影随形。建设者们以科技为利刃,以责任为护盾,稳扎稳打,成功解决了岩石条件复杂、岩层破碎等技术瓶颈,有效处置了数次塌方险情。针对高原雨季高边坡施工难题,采用锚喷与锚索结合的先进支护技术,确保开挖与支护同步,有效应对了复杂地质条件。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2021年11月,大坝提前8个多月成功填筑至设计高程,气势如虹;2023年3月15日,2号机组转子吊装成功;5月9日,2号、3号机组通过并网验收;6月23日,最后1台机组通过启动验收——每一个节点的顺利完成,都凝聚着电建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将不朽的奇迹,深深篆刻在了海拔4100米的雪域高原。

卓越典范,赋能西藏高质量发展

大坝巍然屹立,水库碧波万顷,工程的核心效益开始显现。

2023年6月30日,湘河工程宣告全面投产运行,年平均发电量1.38亿千瓦时。源源不断的电能注入藏中电网,极大缓解了日喀则地区,尤其是冬季枯水期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绿色引擎。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被称为藏中江南。 而湘河可灌溉12.5万亩农田,覆盖南木林县及下游沿线广袤区域,彻底改变了当地“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昔日的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过去浇水难,收成看天。现在好了,湘河水直接流到地里,青稞长势前所未有!”当地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工程带来的真切福祉。湘河工程让日喀则“西藏的粮仓”这个美名更加实至名归,也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程通过生态补水,影响湿地面积15万亩,对改善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置了生态鱼道,维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延续;1.1亿立方米水库的形成,有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湘河工程不仅是一座能源与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践行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

此外,工程还保障了3.3万人口稳定可靠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显著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它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经济发展、边疆稳固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效益深远而绵长。

湘河工程的建成,充分展现了成都院在高寒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不仅为西藏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更为高原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树立了卓越典范,为中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新时代中国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一工程,正如湘河两岸金灿灿的青稞,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造福着西藏各族人民,映衬出AG真人平台官方建藏兴藏的初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