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仲夏时节,海拔4500米的川西高原上,柯拉光伏电站的蓝色光伏板如海洋般铺展,与两河口水电站共同构成“日月同辉”的能源奇观。这是AG真人平台官方成都院深度参与的世界最大绿色清洁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壮美场景。 不久前,长江南岸安徽池州东流港区,一座占地582亩的深加工产业园内,巨型破碎机低沉轰鸣。中央控制室大屏上,数千个数据点实时跳动,精准指挥着11道生产工序。这座由成都院打造的“超级砂仓”以年产能6000万吨的规模刷新国内砂石行业绿色智造新高度。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成都院正以创新为笔,科技为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在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绘就壮丽篇章,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厚积薄发,夯实创新根基 “这里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几代人的科技梦想。”站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坝顶,成都院工程师俯瞰着雅砻江的奔腾水流。这座世界最高拱坝与二滩、两河口共同构成三大联合调节水库,使雅砻江成为全国调节性能最优的大型河流。 成都院的历史,是一部与新中国水电事业同频共振的奋斗史。时光回溯到1950年代,成都院第一代勘测队员背着经纬仪走进龙溪河,用地质锤敲响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晨钟。七十余年间,这支队伍完成了全国54.4%的水能资源普查,规划了占全国39%可开发量的350座水电工程。70多年来,秉持科技报国、能源兴国、为民造福的初心,成都院完成全国54%的水能资源普查任务,规划350座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的水电装机规模占全国26%。从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制造、安装的狮子滩水电站,到被誉为我国水电“西南明珠”的龚嘴水电站,再到20世纪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如今已建和在建最高坝,成都院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国家能源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漠、奔腾不息的江河之上、繁华都市的地下空间,成都院的工程项目如璀璨星辰。 同时,成都院建立了横向覆盖“水能城数”业务领域,纵向涵盖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平台体系。这一体系如同一个精密的引擎,源源不断地为成都院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100多项国内外领先技术、30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见证了成都院在创新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聚焦核心,勇攀科技高峰 在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潮流下,成都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贯彻实施《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水电、水利等传统领域,成都院不断夯实核心优势,以深厚覆盖层筑坝等30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2024年又以“复杂条件高坝工程智能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彰显着其在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面对新能源、深地空间利用、数字化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成都院积极谋划,勇立潮头。“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新增科技项目176项。首次承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绿色发电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任务,牵头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重大科技专项,揭榜压缩空气储能、防汛抢险、大型混蓄、超深地下工程领域5项部委及集团核心攻关项目。 依托科技创新,成都院近五年来在“水能城数”主责主业领域收获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双护盾TBM建造技术等3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一)等奖,全球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前景分析与规划平台入选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发展十佳实践案例;溪洛渡、锦屏一级水电站获FIDIC奖,长河坝等4项水电工程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大岗山水电站等4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0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更成为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之重器的坚实力量。 融合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成就背后,是厚植人才沃土的战略定力。6000余名高素质人才汇聚于此,其中包括1名进站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2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1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们如同一座座灯塔,引领着成都院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创新基因已融入企业血脉。成都院充分发挥自身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实力雄厚、重大项目众多等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重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设战新产业研究院,做实院士工作站,构建起完备的创新平台体系。在西藏水风光储创新中心,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研讨高原能源开发方案。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使成都院“十四五”期间新增科技项目176项,签订科研合作合同近300项。 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聘请多位院士联合培养博士后,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并组织完成公司首批“156”科技人才入库;增设科技创新序列,打通科研人才的培养通道,以机制创新吸引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当长江货轮载着绿色砂石驶向长三角,当雅砻江的电流点亮万家灯火,这背后是成都院在全球60个国家700多个工程中积累的科技力量。从江河走向海洋,从地质锤到数字孪生,一粒砂石、一滴清水、一度绿电,铺就的不仅是广厦万间的基石,更是一条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世界已建最高坝锦屏一级水电站 获FIDIC奖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