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南粤之约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马宁悦 时间:2025-10-30 字体:[ ] 分享:

岭南遗韵,粤海潮声。

南粤大地就像一颗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新时代,它凭借自身禀赋、紧抓历史机遇,奏响更加动人的音韵、掀起更为澎湃的潮涌。

粤东地区,虽处在韩江、榕江、练江流域“三江环绕”的地理格局中,却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长期深陷水资源困境。面对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的双重挤压,不得不开展连通三江的跨流域调水。

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因其特殊的水文、地形及地质条件,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如何破解雷州半岛的“千年之渴”,成为一道摆在国家和地方面前的必答难题。

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水电十一局闻“声”而动,奔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南粤之约。

调西江碧水,解“千年之渴”

2020年12月,水利部正式批复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方案。其中,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也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十一局承建的A3标段包含主干线隧洞全长14公里,分干线隧洞1.8公里,PCCP管道15公里,钢管4公里,顶管3.4公里。工程建成后,可长远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平衡问题,惠及1800多万人,大幅提高区域供水安全与保障能力。

知水、懂水、爱水的十一局人血脉里始终流淌着“水”的基因。中原与岭南,虽一北一南,相隔千里,却因“水”而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是隔空对话,更是双向奔赴。

然而,所谓“奔赴”,不是快如闪电的百米冲刺,亦非沿着既定路线慢跑的马拉松,而是没有路也要蹚出一条路的决心和勇气。它意味着披荆斩棘,也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面对粤西严峻的施工局面,他们早已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

2023年3月21日,一通来自云浮征地前线的电话让项目前期建设人员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政策要求,环北广东工程A3标段所有临时用地必须避让基本农田。此时,项目首批11块临时用地已基本完成放线测量、用林用地报批组卷、协议签订及用地补偿等工作,如果在这个阶段调整用地红线、重新选址,无异于将所有前期工作推倒重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姑且不算,仅工期就得至少延迟6个月。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项目部多次组织踏勘现场,牵头组织协调会议10余次,大家穿梭于各个部门,最大程度争取各相关单位的支持。经过项目团队与相关部门将近一个月的反复磋商、协调,4月6日,优化调整方案终于得到批复。通过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改明挖为埋管,避让耕地等措施,减少占用耕地(含基本农田)60余亩。5月31日,云浮段第一批临时用地共11个地块全部取得临时用地手续,这也是在工程沿线四市中率先取得的第一批临时用地手续,为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然而,创造先决条件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前方的路还有一条又一条沟、一道又一道坎,不能不跨,更不能蛮跨。

2023年11月,就在A3标段顶管冲刺的关键时期,焊缝防腐质量又突然亮起红灯。对于深埋地下的输水管道而言,焊缝防腐质量是比岩石更难攻克的“软钉子”,稍有疏忽,百年工程就可能毁于一旦。

接到7号井焊缝防腐附着力降至18兆帕的通知,项目总工杨帅军抓起安全帽直奔现场。看着钢管接口处焊缝边沿的色差,杨帅军回想起水利部专家的叮嘱:“焊缝防腐,是管道生命线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闪失!”看着工友们疲惫无奈的眼神,他决心打破桎梏:“兄弟们手艺没问题,是环境和工序太磨人。咱们得请个‘新工友’!”

紧接着,一场特别的“技术相亲会”在项目部空地拉开帷幕。水电十一局A3标项目部联合业主单位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西高管理部与佛山市汇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秘密武器”,大口径压力钢管对接焊缝智能防腐机器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杨帅军跟大家介绍说,它集‘火眼金睛’(焊缝自动跟踪)、‘铁砂掌’(抛丸除锈回收)、‘喷云吐雾’(粉末喷涂温控)于一身,内壁外壁一次搞定;最厉害的是它能感知温度,把钢板加热到200度,让粉末像糖浆一样‘粘’牢,附着力稳过20兆帕。

话虽如此,但真正的考验还是在2号顶管井施工现场,只见轨道式机器人慢慢吸附上钢管接口:

先是“铁砂掌”发威。密集的钢丸高速喷射,撞击在焊缝表面,火花四溅,沙沙作响。几分钟后,刚才还带着锈迹和焊渣的表面,变得银光闪闪、均匀细腻。这时,技术员报告:“清洁度Sa2.5级!粗糙度65微米,达标!”

紧接着,“喷云吐雾”登场。机器臂精准移动,均匀的环氧粉末如薄雾般喷出。与此同时,内置的中频感应线圈精准地将喷涂区域的钢板加热至设定值。机器人以恒定的速度稳稳爬行,即使在管道底部最不易操作的仰角位置,喷涂的厚度和宽度也丝毫不差。

最让所有人惊讶的是速度,喷涂结束仅仅过了2分钟,技术员用仪器检测涂层:“完全固化!厚度平均700微米,宽度380毫米,搭接绝对没问题!”这效率,远超人工数倍。

从此,这台“钢铁裁缝”成了A3标段工地的明星。它不仅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焊缝防腐质量顽疾,将附着力牢牢锁定在20兆帕以上,更带来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工序间隔大幅压缩,防腐作业仅需2名操作员监控,安全风险骤降。

当“科技创新先锋团队”奖牌被送到项目时,项目经理茹超将它放在了监控室最醒目的位置。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一台智能防腐机器人在管道内壁稳健作业的画面。茹超指着屏幕,对前来参观的同行说:“看,这就是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的‘金钟罩铁布衫’。它身上跳动的每一个参数,都是同志们攻坚克难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勋章。”

当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在跨沟迈坎中稳步推进时,数百千米外的粤东大地,由水电十一局承建的另一项重大水利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引韩江清流,济粤东大地

韩江、榕江、练江交织一脉,润泽千里沃野。三江联通将重塑粤东的未来,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应时而生,水电十一局人应势而动,把黄河血脉融入三江清流。

这项工程是广东省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为粤东850多万人民平均每年增加供水量3.11亿立方米,能够解决粤东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加速粤东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水电十一局承建的工程1标正式开工建设。该标段包含一条7.9千米的隧洞,由4.15千米的钻爆隧洞与3.7千米的盾构掘进区间组成。钻爆输水隧洞是该标段的关键工程,隧洞施工面临三重挑战:

一是穿越27条强风化断层带的“地质绞杀阵”;二是日均渗水量5000立方米的地下水侵袭;三是5.1米内径超薄衬砌(0.4米壁厚)的防裂难题。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与技术瓶颈,项目总工程师高元博带领团队将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成功构建“三位一体”技术体系,使其成为破解工程困局的关键密钥。

2024年11月19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声在粤东群山深处响起,钻爆隧洞提前42天顺利贯通,标志着这项关乎粤东近千万百姓饮水安全的民生工程全面进入二次衬砌阶段。由水电十一局承建的1标段作为全线唯一包含钻爆隧洞施工的关键区段,其贯通意味着这条“生命之脉”的核心脉络已被成功打通。

与此同时,一道地下盾构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也正在被攻破。一个月后,在盾构2-3区间幽深的地下,世界首例地下泥水盾构机改造“粤东2号”盾构机提前1个月完成地下改造工作。至此,困扰了项目建设长达7个月的世界级孤石群难题终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当初这一难题刚刚被摆上桌面时,大家曾一度眉头紧皱、一筹莫展。

盾构施工遭遇世界级的孤石群难题,施工一再受阻,停机、开仓、换刀都无法根治问题,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讨论,最终下决心对深埋地下的盾构机进行改造。经过无数次推翻重来的论证、跨专业的反复推演,改造方案终于在重重推敲中艰难成型,将“粤东2号”盾构机升级为双模形式,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

随后的45天里,团队以“白加黑”“连轴转”的拼劲掀起攻坚热潮,从核心部件迭代到整机调试磨合,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次试验的汗水。2025年9月12日,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宣告了项目全体职工在与“孤石群”的对决中圆满胜出,得到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报道,为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锻造了核心竞争力。

广东粤海粤东供水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经理深有感触地说:“水电十一局负责施工的1标段是全线最难的标段,盾构团队在面对世界级难题时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凭借良好的形象和口碑,2023年11月,在粤东1标开工一年后,水电十一局又成功中标8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下架山泵站土建及安装,并于当年12月迅速开工。通过持续地良好履约,形成了区域二次营销与业务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电十一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粤西和粤东地区以使命和担当将百姓的愿景变成了壮丽图景,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工程,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地方,让一个个优质工程如同明珠闪耀在南粤大地,与奔腾不息的江河、巍峨秀丽的山川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形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千里江山图”,映照出南粤大地丰富而生动的发展前景。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A3标

“粤东2号”盾构贯通

“科技创新先锋团队”荣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