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岁“簿”承续
来源:水电七局 作者:孙祯利 时间:2025-09-19 字体:[ ] 分享:

1987年开始填写,历经38年,从龚嘴到铜街子,再从铜街子到彭山,再到办公室的数次调整,很多老物件都难觅踪迹,“党员调动登记簿”却一直稳稳当当、倔强地摆放在安装分局党委工作部的办公桌上。

每当看到它时,历史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敬畏、传承、努力”的心绪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每名党员的信息都要仔细填写,不能中断……”2011年,上一任组织干事与我交接工作时,非常郑重地告诉我:“务必妥善保管”。

当时,我不解“这么正式?”“都有党员管理系统了,还有这个必要吗?”

时任机电安装分局党工部主任李东海语重心长:“认真看,会有感受的!”

硬皮线装,封面、封底早已泛黄,还磨破了边;里面的纸张很薄、有点透明,有的布满褶皱,有的卷了边;印刷的字体、表格,依稀闻得见油墨的芳香;封二清晰可见三条注意事项,一是注意保密,不得遗失,不要让无关人员翻阅;二是爱护档案,不要涂抹、勾画及乱加批语;三是卷内材料不得拆散、抽出;第一页左上角,“安装处政治处”字样之上戳着“中共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机电安装工程处委员会”的红色印章,正上方是“绝对增减党员名册”,右上方是“87年1月至87年12月”。

表格详细地罗列着单位、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入党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家庭出身、本人成分、职业、专技职称、增加原因、减少原因、备注;历经十余位组织干事的钢笔字迹,颜色虽然变浅,但依然那么工整、详细。

循着1313名党员信息,生长于龚嘴、工作于铜街子的我,看到了那些熟识的、在龚嘴激情草创、铜街子迎击市场大潮、龙滩突破资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他们的样貌一下就出现在眼前,也忆起了他们拼搏奉献的精彩瞬间。

李东海给我讲了一位退休多年的组织干事进行政审外调的故事。

那是去乐山马边进行政审外调,交通极为不便,土路凹凸不平、弯道极多、不能直达、交通车辆破旧、汽油味和灰尘异常大。这位女同志从早上6点出发,一路转了四、五次车,当天晚上8点才到达地方,一天的颠簸,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再加上晕车、呕吐,滴水未进、粒米未餐,状况可想而知。可是,第二天依然完成了政审调查工作。第三天,将第一天的故事重复了一遍。回到单位,领导要她休息,可她说“不能耽误,要马上整理好资料、填好登记簿,报给党委,这样才是对同志负责,对工作负责!”

“这项工作代表着党组织的形象,代表着组织工作的严肃、严谨、责任与担当”李东海说。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登记簿,这可是分局的传统、分局党委组织工作的见证、分局众多组织工作者的心血、分局党员的户口簿、是分局的传家宝,我一定要保管好、记录好、传承好,责任千斤重啊!”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接过接力棒,不能让历史在我这里中断!

第一次填写时,心情有着神圣,也有着小紧张,给自己来了个小小的仪式。

洗干净手,端坐办公桌。理了理衣袖、擦了擦笔,整了整桌面,抽了一支烟,定了定神。反复核对要填写的信息,还在草稿纸上试写了几遍,把登记簿轻轻地放好、慢慢地打开,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写下了我的第一笔。虽然字数不多,但额头居然渗出了毛毛汗。自己悄悄地擦掉,不想让别的同事看到。可还是被办公室的两位女同事发现了,她们“表扬”我有这样的态度就对了,必须用心、认真,不能马虎。”

后面的日子里,我把它放在了文件筐一个固定、显眼的位置,每天上班,第一眼总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它;工作中,会经常翻看、认真填写,也会带点小骄傲回答各类“检查”。

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这本登记簿、组织工作以及传承的价值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项目同事到办公室办事,看到这本登记簿,会惊奇地感叹“还有这么有年代感的东西!”我告诉他“你的名字也在里面”,并翻给他看,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有些小“得意”。

有一年,新分大学生报到,进行党员身份登记,我拿出了这个登记簿,瞬间,学生们惊奇、诧异的眼神纷纷射来,一名党员大学生一边翻看一边说“看这个登记簿就知道,这个单位是个有历史、有传统、有故事的单位!”几年以后,这位大学生因为工作出色,走上了项目负责人的岗位。

一位离职多年、即将退休的老党员,对入党时间、离职时间模糊不清,给我打了电话,仅仅两分钟我便回复了他,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道“这么快!本来都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老单位还有我的信息,没有忘记我,真是太感动了,祝分局发展越来越好!”此时,我的内心是激动的“那时的寥寥几笔,就有这么大的效果,这应该就是组织工作的价值吧!”

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我将这本登记簿交给了新的组织干事,并强调“这是分局的历史,要认真看、认真记录,千万不要有遗漏、缺失!”而且,也会经常提醒。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对组织工作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会继续传承下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