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风起草原 绿电奔涌
——内蒙古能源西苏风储项目Ⅱ标段履约与社会责任担当纪实
来源:贵州工程公司 作者:李进 摄影:胡星 时间:2025-09-09 字体:[ ] 分享:

秋风劲吹的锡林郭勒,草长莺飞,碧野连天。在苏尼特右旗广袤的沙化草原上,30台超百米高程的巨大风电机组迎风飞转,将清风转化为绿电,通过铁塔银线输向城市、乡村,多维度点亮未来……AG真人平台官方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新近建成的内蒙古能源西苏100万千瓦风储项目Ⅱ标段30万千瓦风电场如期实现全容量投产,社会、经济、环保、民生并举,多维度点亮未来,为古老草原绿色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球首台!高原抗风沙机组书写技术新篇

作为全球首个规模化应用10兆瓦高原抗风沙机型的陆上风电项目,西苏风储项目的落地堪称中国新能源技术突破的里程碑。项目所在的苏尼特右旗,年均风速达7米/秒以上,沙尘天气占比超30%,冬季极端低温达-40℃,传统机组难以适应如此恶劣的环境。

该款机型攻克了高原机组抗风沙、耐低温、防腐蚀三大技术难题,机组风轮直径200余米,单台年发电量可达2960万千瓦时,较传统机型提升40%,更令人自豪的是,机组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大容量陆上风电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战沙斗酷!草原深处铸就精品工程

回望建设历程,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更是一次智慧与勇气的交响。2024年5月18日项目开工时,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是平均埋深1.5米的流动沙丘、随时可能侵扰的沙尘暴,以及长达半年的严寒期。

苏尼特右旗的冬季气温达零下35℃,以往混凝土浇筑后半小时就结成冰块。按照正常工期,项目风机基础浇筑恰好是冬季,而合同中却没有提及冬季浇筑基础保温专项费用,如果采用“电热毯+保温棚”双重养护法,势必会大大增加各种费用。项目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加快工程进度,终于抢在冬季严寒到来之前,圆满完成全部30基风机基础浇筑。

面对沙尘暴,项目部自主研发移动式防尘围挡,将扬尘抑制效率提升至90%;针对草原生态脆弱的特点,施工便道全部采用可降解土工布覆盖,最大程度减少植被破坏。

在升压站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连续奋战72小时,完成220千伏GIS设备安装调试;在送出线路工程中,技术人员运用无人机巡检与激光点云测绘技术,精准跨越3处自然保护区。正是这些创新举措,让原定12个月的工期缩短至10个月,提前实现项目全容量并网。

绿电涌动!草原经济焕发新生机

当30台风机同时转动,年上网8.9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开始奔涌。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7万吨,相当于在草原上种下400万棵成年大树的固碳作用。

对于西苏边远地区牧民来说,以前冬天烧牛粪取暖,现在用上充足稳定的电力,草原深处的毡房里,电烤炉、冰箱、彩电等家电产品成为新标配。

工程建设期间,累计聘用当地牧民300余人次参与施工,人均增收超2万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为苏尼特右旗贡献税收超3000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推动当地从“牧业单一经济”向“绿色能源+现代牧业”转型。

电建力量!铸就北疆生态屏障

登高远眺,风机群与草原、沙丘构成一幅现代科技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宏伟画卷。

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的“最小化干预”原则:风机点位避开所有牧民的冬季宿营地,施工便道沿自然沟壑布局,表土剥离的12万立方米草坪用于后期生态修复。如今,风机周围已撒播紫花苜蓿、冰草等固沙植物,曾经的流动沙丘正逐渐披上绿装。

“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不仅要建好工程,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环保专员小张展示着生态监测数据:施工区植被覆盖率从12%提升至35%,动物活动轨迹增加20%。这份成绩单,正是贵州电建践行“双碳”目标的生动注脚。

风起北方  绿动未来

当最后一缕夕阳染红风机叶片,苏尼特草原上的“白色森林”正将清洁能源送往京津冀大地。贵州电建在内蒙古能源西苏风储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验证了单机10兆瓦风电机组在高原沙化地区的可行性,更探索出“新能源+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草原的清风化作万家灯火,当沙化土地焕发绿色生机,当牧民随着风电场建设开启增收致富……项目经理周平感慨万千:“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看到的不仅是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更是一个传统能源大省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步伐。”风起北方,绿动未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在西苏大地徐徐展开。

内蒙古能源西苏100万千瓦风储项目Ⅱ标段30万千瓦风电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