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工程为笔 岁月为卷:电建人的新疆建设之歌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韩娟 时间:2025-09-28 字体:[ ] 分享:

“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当金秋的歌声掠过吐鲁番的葡萄架时,2025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迎来成立70周年的荣光时刻。从昆仑山下的游牧毡房到乌鲁木齐的璀璨灯火,从帕米尔高原的冰峰雪岭到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良田,这片占国土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每一寸变迁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

在无数建设者的身影中,水电十四局以1999至2025年的二十六载深耕为笔,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美丽新疆,书写了央企与边疆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交通筑疆:破解“边疆距离”的发展密码

交通是边疆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在南疆大地,G3012阿克苏-喀什高速公路AK-3标段的建设者们,曾迎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热风,在戈壁荒滩上开辟出连接希望的坦途。这条公路如同一条银色丝带,将阿克苏的棉田、喀什的瓜果与全国市场紧密相连,呼应着新疆从“口袋底”到“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转型。正如新疆70年间从羊肠小道到“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跨越,十四局人用沥青与钢筋,让“远方”不再遥远,让物资流通与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为南疆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

而JH县6.6级地震后的90分钟道路抢通,则将交通建设者的价值升华为“生命守护”。当地震撕裂道路、阻断通讯时,JH项目部43名员工的安全撤离与应急抢险,用专业能力诠释了“交通先行”的深层内涵:边疆的交通网络,既是发展的“主动脉”,更是危难时刻的“生命线”。这种“平时保发展、急时保民生”的双重担当,正是央企融入边疆治理体系的鲜活实践。

水利润疆:润泽绿洲焕发新生

“水是新疆的生命线”,这句共识在七十年发展中被反复印证。70年来新疆灌溉面积从1681万亩增长到9917万亩的奇迹,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坚实支撑。在天山北麓,十四局参建的北疆某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同一条输水巨龙,将北疆优质地表水源的清流引入干旱的准噶尔盆地,滋养着千万亩农田与草原。

新疆水利工程KS隧洞的建设,则将水利工程的意义推向“技术突围与国家战略”的高度。687米深的竖井、每小时40立方米的涌水、-37.5℃的极寒,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实则是对“世界级工程难题”的宣战。“隧洞硬汉”宋建军十年坚守中的6次塌方抢险,青年先锋黄胜18项专利支撑的月进尺600米记录,本质上是中国基建力量破解“边疆水资源困境”的技术宣言。当KS水利工程延伸段提前25天贯通,创下月进尺628米的佳绩时,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看到的不仅是工程效率的提升,更是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障边疆水安全的战略定力。

能源兴疆:践行“双碳”革命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新疆的能源开发早已告别“资源掠夺式”的旧模式,转向“绿色高效利用”的新路径。水电十四局人的能源实践,恰是这场转型的生动样本。伊犁哈拉军水电站5%的水能转化效率提升,吐鲁番光伏项目195528万千瓦时的年均发电量,本质上是对新疆“能源优势”的精准激活——将“资源富矿”转化为“绿色动能”,既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更为边疆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和静抽水蓄能电站供水工程的开工,则标志着新疆能源开发进入“系统集成”的新阶段。4.5公里压力管道的三级扬水、300米高程落差的技术突破、35%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这些创新背后是“抽水蓄能+常规水电”的模式探索,为我国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疆方案”。

当光伏板在吐鲁番的戈壁上折射出蓝天,当抽水蓄能电站的管道在天山脚下延伸,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看到的是:边疆的能源开发,正在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更在为新疆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筑牢根基。

民生暖疆:凝聚团结力量

水电十四局的每一项工程,都是民族团结的“粘合剂”,吐鲁番光伏项目更是以具体实践书写了“富民兴疆”的生动答卷。

项目部主动参加当地镇政府用工招聘会,与社区开展共建合作,为周边群众量身打造“家门口就业”平台,累计带动当地就业超800人。鄯善县鄯善镇的“90后”维吾尔族小伙子阿热斯江・阿力木,正是这份民生红利的直接受益者。他精通维汉双语,在项目部作业队负责现场管理,每月六千元的稳定收入让生活更有底气。

家住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的“00后”维吾尔族姑娘买提娜・玉素应,在作业队担任资料员,每月五千元收入之外,更凭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将工人考勤、工资造册等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就业岗位,项目部还通过采购当地农副产品、带动餐饮消费和葡萄销售等举措,让发展成果渗透到民生细微处。

党员干部更以行动践行“文化润疆”使命,积极参与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久久公益节”,为各族少年儿童筹集爱心资金,用点滴善举拉近民族情感。当各族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当“空调带得动了”的朴实感慨与“收入涨起来了”的真切喜悦相互交融,发展的温度便深深浸润了戈壁滩的每一寸土地。

生态护疆:守护“边疆底色”发展智慧

在生态脆弱的新疆,“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是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水电十四局人的实践给出了清晰答案: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可以协同共进,甚至相互赋能。和静抽水蓄能电站供水工程采用装配式施工,减少40%生态扰动,本质上是对“生态优先”理念的工程转化;吐鲁番光伏项目施工中恢复耐旱植被,KS隧洞通过技术创新降低60%粉尘浓度,让施工区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这种实践的价值远超工程本身,它打破了“边疆发展必然牺牲生态”的误区,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边疆的现实可行性。当光伏板下的植被重新生长,当隧洞出口的空气更加清新时,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看到的是:边疆的现代化,不必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央企的发展担当,更体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中。

七十年岁月流转,天山南北换了人间。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水电十四局参建的每一项工程,都是新疆70年巨变的微观注脚——高速公路见证着开放步伐,水利工程滋养着民生希望,能源项目支撑着发展脊梁。

从宋建军十年如一日的“隧洞坚守”,到黄胜、马永涛等青年一代的“创新接力”;从数据层面的效率突破,到民生层面的温度传递,十四局人用行动证明:边疆的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全面践行,更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方略的生动实践。

七十载天山作证,赴新程使命在肩。电建人将继续以工程为笔、以责任为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更多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新篇章,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厚重的底色。

新疆吐鲁番光伏项目

阿喀高速阿图什东互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