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蓝天之下,山地、丘陵与平原错落铺展,一座座银色铁塔巍然挺立,新架设的输电线路如钢铁巨龙蜿蜒穿行,与澄澈苍穹相映,构成一幅壮丽的能源画卷……江西水电酣战蒙西,承建的春坤山至武川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贯通蒙西与蒙中的绿色“能源动脉”,不仅为两地能源互联互通筑牢坚实桥梁,更肩负着提升区域绿色能源汇集输送能力、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使命,为当地电力事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电建人在绿色施工、智能管控与生态保护领域创新实践中,为电力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标杆样本,还推动当地电力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共赢。 化解困境 在“极端环境”中突破极限 项目沿线的地理环境,为工程施工设下了第一道“考题”。线路穿越山地、丘陵与荒原,春季沙尘暴频发、冬季极寒天气近零下30摄氏度,40%的杆塔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极端天气与复杂地形交织,施工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2月中旬,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气温在零下十多摄氏度,春节后项目部首批施工人员已顶着低温高寒进场,全面开展复测、修路、基础开挖等作业……” 项目负责人周淼告诉笔者,春节后基础施工阶段,面对近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挑战,项目部创新采用“全封闭暖棚法”,在浇筑现场搭建保温棚,通过热风炮将棚内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以上,同时掺入抗冻早强剂,延长养护时间至7天。施工人员身着防寒服、厚手套,在零下环境中连续作业,确保基础浇筑作业稳步推进。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高山上机械无法到达铁塔杆号,项目部推行智能深基坑一体化装置等多个工艺创新,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质量管控,推广绿色施工,实现了运输、安装、操作便捷化,有效解决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位参与施工的当地村民感慨:“以前山区铁塔基础施工挖坑都靠人力,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既安全又高效!” “由于项目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当地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频发,项目前期的材料进场、项目进度受到极大挑战,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员防护、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设备维护、增加临时设施等,以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项目安全员王翔告诉笔者,组立塔转序时正值春末夏初,沙尘天气频发,给高空作业带来极大挑战。项目建立预警机制,组织通过微信群、短信平台实时发布天气预警,组织防风沙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对能力。每日召开“班前会”,严格现场风险复测的制度,加强风速、湿度实时监测,大风天气立即停止高空、吊装等危险作业。 “兵团式+流水线” 效率提升的法宝 “整个工程130余千米,铁塔330基,施工高峰期基础浇筑30个作业面,组立塔9个作业面、放线3个作业面,作业人员620人、施工机械设备100余台(套),基础浇筑、铁塔组立、放紧线三道工序同步全面展开作业……”项目工程师谢乐介绍,自3月9日项目部首基基础浇筑以来,经过210天的艰苦奋斗,进度立竿见影,330基铁塔基础浇筑、铁塔组立全部完成,130千米的导地线放紧线施工,完成85%接近尾声。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大规模应用机械化设备,旋挖钻机完成85%的基础开挖,起重吊车、张力机等机械100%完成铁塔组立、导地线展放。项目部为所有的小型工器具,中大型设备、建立“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看设备检测报告、维修保养记录到各级检查数据的全部信息,为工程实现机械化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以“兵团式+流水线”作业,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基铁塔组立,工效较传统模式提升一倍。铁塔组立9个作业班组形成兵团作战,推行“地面组装+高空就位”的流水作业创新工艺,作业人员先行在地面完成塔材组装,吊装与高空安装紧随其后,直接减少高空作业时间55%。 放紧线区段跨越带电线路是施工最大风险点之一,工程全线采用张力放线法,通过无人机牵引初导绳,逐级展放牵引绳、导地线,避免人工攀爬安全风险。 “每次跨越,导线在几十米高空像琴弦一样绷紧,但每一步都按计算数据执行,心里特别踏实……”项目技术员陆贝尔介绍,全线跨越35千伏线路16回,220千伏10回,110千伏15回,全部采取T行抱杆、拉线等方式进行封网跨越,每个跨越段均提前计算好牵张力,配置封网装置承受断线冲击力,确保放线作业“零事故”完成跨越。 绿色建造 探索施工与生态的共生路径 “绝不把施工垃圾留在野外!”这是项目部立下的“铁规”。工程协调负责人王林海介绍,从一颗螺丝到矿泉水瓶,所有施工余料与生活垃圾,必须在工完后“颗粒归仓”。为此,每个施工面还专门指定“垃圾清收责任人”,每日收工前清理场地,连送餐后的食物残渣也需带回驻地处理。 项目部以“遵守法律法规、防止环境污染、安全健康生产、持续改进创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施绿色施工,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施工过程中,对基础开挖、组塔、架线等各工序进行动态风险辨识和评估,形成“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每日开工前进行“班前会”和现场风险复测,确保措施到位。项目部还成立专门的民事协调小组,与地方政府建立联合办公机制。主动公示信息、倾听民意,采用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创新协调方法,实现“和谐、绿色施工”,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基础施工期间,项目部创新“土方挖填平衡”技术,弃土利用率达92%,并及时恢复植被,极大程度避免当地生态破坏。线路杆号在村庄边上施工,或物资运输车辆路过村庄,项目部同步配备洒水车,喷洒水雾降尘……一系列环保措施,让当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这些南方人,比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更注重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将“四节一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以“绿色理念引领+新技术融合”,打破“工期、质量、生态”不可兼得的误区,以智慧与汗水探索“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共生路径。并为更多极端环境下的输电工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样板”,持续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电力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架“能源巨龙” 兴产业惠民生暖乡村 “工程建设涉及包头市固阳、呼和浩特市武川2个县,7个乡镇,项目建成后,区域电网将得到补强……”项目施工负责人安义森介绍,在高海拔山地、丘陵和广袤荒原交织地带,架设构筑起这道绿色电力输送走廊,将显著提升蒙西地区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汇集与跨区域外送能力,助力当地绿色能源等产业经济发展。 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主动修缮沿线道路,协助清理河道垃圾,改善村容村貌。规划施工道路时兼顾当地长期使用需求,避免重复建设,造福地方。“他们不仅建电网,优先给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安排就业,还修好沿线道路……这样的电力建设者,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举双手欢迎!”西乌兰不浪镇一名村民十分感慨。 项目部还优化属地用工机制,优先聘用当地劳动力。合理安排沿线金山、下湿壕、哈拉合少、得胜沟等7个乡镇100余人就业,让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既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也极大促进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务工增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带动工程沿线商品混凝土业、运输业发展,切实做到将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得到当地村民、政府的一致好评。 工程建设从项目前期的青赔协调、障碍清理,到施工中的日常管控、工序攻坚,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浸透着电建人的汗水与坚守。他们在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融合之路上,树起一座镌刻着责任与担当的生态丰碑。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