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下,山东电建公司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积淀与全供应链优势,以“集群出海”模式,推动国产高端设备扎根中东市场。 从沙特国王港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船厂”,到贾富拉海水淡化项目的“生命线”,再到拉比格光伏项目的“阳光引擎”……山东电建不仅将“中国制造”带入了全球最严苛的市场,更输出了中国标准与中国智慧,生动彰显了“中国智造”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最高标准”中为中国制造赢得一席之地 “沙特阿美,这个名字在业内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们的采购标准严苛至极。”谈及项目初期的挑战,沙特国王港项目前副总工程师孙继超至今记忆犹新。 沙特阿美作为全球顶尖的能源公司,其工程标准堪称全球最严苛。面对这堵高墙,山东电建团队化身为“中国制造”的推介官。为了获得大型海工设备的审厂资格,项目采购团队不分昼夜地与业主沟通,最终说服业主,让中国供应商的名字出现在招标清单上。从获得资格到最终通过审批,孙继超和他的团队带领上海振华重工等企业,历经5个多月、4次严格审核,一条一条过、一项一项改,最终成功打破壁垒,让“中国制造”的名字闪耀在世界顶尖舞台。 打造一支驶向深蓝与阳光的中国装备联合舰队 正是基于对挑战的深刻洞察,山东电建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集群出海”模式,即由公司作为“链主”,整合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在沙特国王港这一“超级船厂”项目中,该模式威力初显。山东电建公司成功引入上海振华重工、中船九院等30余家中国制造商,带动三一重工、徐工、中国重汽等200余台套国产机械投入建设,累计拉动国产设备、机械和材料出口高达4.5亿美元。 而今,这一模式在更多领域全面开花。在沙特动力车间项目中,河南卫华、柳工机械、青岛伟隆等近30家国内优质企业再度集结。在贾富拉海水淡化项目中,浙江中控、河南卫华、骏茏电气等近40家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其设备采购合同总量占比约80%。在拉比格二期光伏项目中,晶澳科技、特锐德、晶科能源、特变电工等超过30家中国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中国智造”联合战队。 以硬核科技实力赢得国际市场尊重 “集群出海”不仅带来了量的突破,更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沙特国王港项目,由国产自主设计研发的单体面积最大的海洋工程设备——下水驳船,搭载了一套上驳自动智能调载系统,能自动感知偏差、制定策略,将传统的“人工驾驶”升级为“自动驾驶”。此外,转运载荷量高达3.8万吨的全球最大升船机系统、总重量超3000吨的全球最大倾倒式坞门等一系列“国之重器”,凭借着卓越的品质,成功征服了最严苛的业主。 在贾富拉海水淡化项目,“中国智造”同样亮眼。浙江中控技术提供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构成了全厂的自动化核心;骏茏电气配套的中低压配电系统保障了厂区安全供电;山东一指通的HVAC系统为关键设备提供了恒温恒湿的“舒适区”。这些设备协同工作,为日产8万立方米的淡化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拉比格光伏项目,高效光伏组件、智能清扫机器人、定制化主变与逆变设备等,不仅适配沙特当地高温强日照的气候条件,更通过自动化运维技术,有效提升发电效率与使用寿命。截至目前,所有核心光伏主设备均已运抵现场并全面投入使用,展现了中国新能源装备的可靠品质与供应链的强大韧性。 从“产品出海”到“标准与模式出海”的深刻蝶变 从设备输出到标准与管理模式输出,是山东电建公司“集群出海”模式的深层价值所在,也是其发展路径的深刻蝶变。 在项目推进中,公司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强执行”的管理理念,统筹设计、采购、制造全流程,将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系统解决方案同步输出。通过为中国企业“搭台铺路,共同出海”,山东电建公司不仅帮助伙伴企业获得了订单,更帮助它们适应并掌握了国际最高标准,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展望未来,山东电建公司将继续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深化中东合作,推动更多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与中国服务走向世界,以硬实力展现中国智造新形象,为全球能源与装备产业协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
|||||
|
【打印】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