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从“粮”田到“良”田:雷州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水电十一局 作者:尚巨毅 何童童 时间:2025-08-13 字体:[ ] 分享:

八月的雷州半岛,热浪裹挟着稻香,大地蒸腾着丰收的希望。行走在刚刚完成最终竣工验收的广袤田野间,目光所及是舒展的田畴、笔直的机耕道、银龙般蜿蜒的水渠。

这片曾饱受灌溉排水难困扰的红土地,在水电十一局建设者们近一年的匠心雕琢下,已然蜕变为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现代化粮仓。1.15万亩高标准农田崭新画卷的铺就,不仅承载着沉甸甸的丰收希望,更铭刻着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与难题较量的斗争足迹。他们不仅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建设答卷,更在红土地上写下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

此时,在这片被精心修整过的红土地上,早稻已经收割完毕,下一茬农作物即将在热情与希望中被种下。

接令即战,红土地上担使命

2024年秋分刚过,雷州半岛的红土地还残留着夏末的燥热,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已悄然落地。水电十一局中标雷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2标段工程,肩负起雷州六镇三十余村1.15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任。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缓解世代耕作痛点,筑牢雷州 “产粮重点县”的金字招牌根基,为雷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接到中标通知书到合同要求的完工时间仅有3个多月,工期紧,任务重。所有参建人员跑步进场,迅速组建项目班子,配齐各专业管理人员,二十天内迅速完成施工方案编制、资源调配和现场勘测等前期工作,以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为宗旨,全力以赴推动工程各项目标实现。

“你们这么修,会不会把好地给占了?”

“会不会破坏现在的粮食生长?”

六镇三十余村,不仅协调工作面广、量大,如同一张纵横交错的巨网,也会时不时传来一些质疑声。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项目团队不仅积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合理编排施工计划,还一遍遍跟着村干部走田埂,拿着施工图纸向村民们讲政策、做宣传,耐心解释“道路怎么修不占好地”“水渠怎么建不影响灌溉”“什么时候施工不会影响作物成熟收割”,用真诚沟通织密民心纽带,也为工程赢得了“无障碍施工”的先机。

“再难也要干出样子!”项目经理李杨杨如是说。地方发展的需求、央企担当的责任,在这片滚烫的红土地上汇聚成攻坚的力量。项目建设者们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接令即战、使命必达”的承诺。

实干破局,聚力攻坚保目标

2024年10月,当第一台挖掘机驶进田间,第一条渠道开始清淤,这场与农时赛跑的战役正式打响。

 “村里的灌溉渠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就积水,旱季又浇不上水,这田哪能多打粮?”走访调研时,村民的心声成了项目推进的“指南针”。

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由于要考虑当地农作物的成熟期,项目主体工程必须赶在次年春耕前完成。项目团队合理规划施工任务,将整个区域分为3个区块,采用分段施工、多线并进的方式,优先集中力量修建道路和无作物影响的渠道,其次再根据作物收成的时间,逐次开展后续渠道施工,精准避开农忙时节宝贵的“窗口期”,最大程度减少对农耕的影响。

为了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项目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作息方式。晨曦微露时,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夜幕低垂时,机械的轰鸣仍在广袤田野回荡。

“村长,您知道哪有材料供应市场不?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想去看下材料,询个价。”

由于项目所在地市场规模小,供应商之间常因施工地区及开工时间相互沟通,存在材料集体涨价的情况,且距离县城越近涨价浮动越大,地材类采购尤为突出。项目经理李杨杨充分发挥自己在物资设备管理岗位积累的十二年业务经验,用专业破困境,先是合理安排浇筑时期,适当推迟不影响主体验收的附属工程施工,避开材料涨价高峰期;再是通过向村镇相关人员咨询、扩大供应商寻找范围、加大询比价力度等方式,寻找优质供应商,多方位增加供货渠道,避免单一供应商垄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了砂石、水泥等关键材料的质量与供应稳定性。

项目团队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以打造“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农田为核心目标,严格依照 “小田改大田、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的思路推进。施工过程中,新修机井 9 座,解决了偏远地块的灌溉水源问题;完成土壤改良 200 亩,有效提升红土地的肥力;整修灌排两用渠 24519.9 米,构建起 “毛细血管”密布的灌溉网络;修建田间道路 30733.2 米,让农机能直达每一块农田。这些措施的落地,全面健全了路网、水网、电网配套体系,推动了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切实增强土壤肥力与耕地整体质量,为粮食持续高产、稳定增产提供坚实保障,让“粮”田真正变“良”田。

2024年11月26日,业主发来表扬信,对项目两个月完成70%的合同工程量,顺利实现既定节点计划,施工进度领先其他农田项目表示高度肯定。12月27日,项目主体工程如期全部完成,结算收入超额完成相关指标, 

“第一次当项目经理,压力还是挺大的。”李杨杨首次从物资管理岗转型挂帅,日夜奔波于各镇村、各作业面之间,统筹资源、化解矛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尽全力、站好岗、担好责,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企业。”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一线建设者的实干担当。

田畴焕颜,精细打磨铸品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进度快,更要质量优。从材料采购到施工管理,从方案优化到验收整改,项目团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1.15 万亩农田披上“品质外衣”,实现沃野田畴焕新颜。

“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差不多’,必须100%整改到位。”项目团队的话掷地有声。在施工过程中,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整改,严控质量关,最终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质量全程达标。

 思变才能有为。项目建设区域点多、面广,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项目团队不断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将施工难度大、严重影响进度的项目进行变更,共优化事项78项,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知难克难,全力应对。项目完工后,需要经历四轮联合验收,这无疑是场漫长而严苛的耐力长跑。项目团队以“归零”心态,迎接每一次检查,迅速响应、高效整改。秉着“验收不是终点,而是精益求精新起点”的原则,对道路平整度、渠系顺直度、建筑物外观等细节进行再打磨、再提升,确保每一寸土地、每一米沟渠都经得起审视。

2025年3月11日,经过业主单位的现场质量抽检,通过第一轮验收;

2025年3月22日,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现场质量抽检,通过第二轮验收;

2025年4月28日,经过县农业农村局五位专家的现场验收检查,通过第三轮验收;

2025年7月17日,经过市农业农村局五位专家的现场验收检查,圆满完成竣工验收。

期间还会穿插省级农业农村局的现场抽查,最终这1.15万亩高标准农田正式获得品质认证。

站在平坦宽阔的机耕道上,再次望向这片孕育着勃勃生机的农田,那些与骄阳抗衡的日子,都成为雷州红土地上最鲜活的记忆。

“去年这个时候,龟裂的红土地还渴得冒烟哩!”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曾经“望天收”的焦灼与无奈,已随旧时光一同隐入尘烟,取而代之的是沟渠如脉、阡陌纵横、沃野平畴的壮美画卷。

田畴焕新颜,仓廪自此实。雷州的田野之歌,正奏响崭新的澎湃乐章。

雷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