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致敬荣光,赓续使命——中国老兵在沙特戈壁谱写“基建方阵”新荣光
来源:山东电建三公司 作者:高健钧 时间:2025-09-02 字体:[ ] 分享:

在沙特利雅得西北的广袤荒漠中,烈日如火,风沙漫卷。然而,就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的联合循环电站——山东电建三公司沙特PP12扩建联合循环电站正巍然崛起。在这支筑梦远征的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建设者——他们曾是军人。如今,他们脱下戎装,换上工装,从热血军营走向海外工程,从捍卫国家安全到守护项目平安,有人在安全岗位上默默值守,有人在经营领域精打细算,他们以不变的忠诚与担当,将军人作风延续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前沿,成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他们用坚守与拼搏,生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安全战线的“零差错”守护者

他将部队的纪律意识融入安全管理,把坦克兵的坚韧精神注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他是徐延生,项目部HSE部主任,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以“零差错”的标准守护着项目的安全防线。

1995年,怀揣报国之志的徐延生应征入伍,开启了军旅生涯。回首这段岁月,他感慨道:“那三年不仅是一段人生经历,更是一次彻底的自我重塑,让我从懵懂青年成长为懂得责任与担当的军人。”新兵连结束后,徐延生被分配至警勤连,承担线路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这项工作虽不似冲锋陷阵般轰轰烈烈,却要求极高的精确性和责任感。“通信线路如同战争的神经,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影响整个指挥系统的畅通。”这段经历锤炼出他“零差错”的工作准则,也为他日后从事HSE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军人’,不仅是一身戎装,更是一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一种‘守纪律、敢担当’的品格。”徐延生这样诠释军人的内涵。在项目现场,他以军人特有的坚韧与严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以“零差错”的标准守护着工程的安全与工友的平安。“人生是一本书,当兵的三年是最厚重的一章。”徐延生这样说道。而他,正将那一章中铸就的品格与力量,延续至今,贯穿于电建事业的每一天、每一夜。

橄榄绿岁月:豫西维稳尖兵

在工地现场,总有一个身影在默默忙碌:攀高悬挂安全标识,俯身检修生活设施,精心制作警示标牌。他就是项目部安全员、退伍武警许金刚。

1991年至1994年,许金刚在部队期间,曾多次获得嘉奖,在各项军事科目中表现优异。“武警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许金刚这样形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许金刚主要负责土建B标段安全辅助工作。无论是制作和更换标示牌、布置安全警示牌、悬挂安全标语,还是修复调整安全设施、安装警示灯,这些看似琐碎的任务,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安全无小事,每一个标识都是生命的守护符。”这是许金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在高温与风沙交织的沙漠环境中,任何一点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他对每一个安全标识的悬挂位置、每一盏警示灯的安装角度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理想的警示效果。

从豫西大地到阿拉伯沙漠,从维稳“尖兵”到安全“哨兵”,许金刚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许金刚说,“过去守护的是人民安全,现在守护的是项目安全和同事们的平安。”

沙海砺剑 精算人生

一位肩扛过火箭筒的退伍军人,正以笔为枪,以计算为弹,在经营数据的战场上续写着他的家国情怀。他是李昭宁,曾是反坦克火箭筒手,如今是项目上的专业经营骨干。

七年前,李昭宁还肩扛反坦克火箭筒,在荒山上进行着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作为反坦克火箭筒手,他需要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精准的计算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部队期间,李昭宁因表现突出获得嘉奖。这段经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退伍后,他选择加入电建行业,远赴沙特参与项目建设。从操作反坦克火箭筒到处理经营数据,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但李昭宁说:“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能力。”

在部队,他要精准计算目标距离、风速与弹道;在项目,他要精准核算成本、控制预算、编制合同。看似完全不同的岗位,却同样要求细致与冷静。他说:“经营工作,就像后勤保障,数据就是弹药,必须分毫不差。”面对工期与成本压力,他沉着应对,常常为一个报表加班至深夜;面对合同风险,他像训练场上锁定目标一样,冷静研判,精确应对。

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战士,虽已脱下军装,却从未褪去军魂;虽远赴异域沙漠,却始终坚守着军人信念与家国情怀。他们将严明的纪律、无畏的担当和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融入电力建设事业的每一个环节,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默默构筑起一座座象征友谊与合作的能源丰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