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起陕西汉中、安康汉江流域,南至西安、咸阳渭河流域,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正处于冲刺关键阶段。作为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陕西省“十四五”水利规划核心项目,这项工程肩负着破解“汉江有水难用、渭河缺水紧俏”困境的重任,将清澈的汉江水精准输往关中腹地,惠及千万群众。在这片机器轰鸣、干劲十足的建设工地上,中国水电十五局引汉济渭二期项目以党支部以“堡垒”之势凝聚力量,以党员“先锋”之姿冲锋在前,将“党建+”的触角延伸至社会责任、质量管控、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用责任夯实根基、用创新破解难题、用坚守诠释担当,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了强劲“红色动能”。 以“急先锋”姿态,扛起初心“责任旗”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不仅是项目党支部的行动指南,更成为融入日常工作的重要“标尺”。党支部以“党员突击队”为核心力量,每当面临紧急任务、突发状况,全体党员始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从抢险救灾到紧急救援,党支部以“党建+担当”的实际行动,将央企对人民的承诺,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2022年8月,属地遭遇极端暴雨天气。狂风呼啸中,成片大树被连根拔起,横亘在道路中央,导致90余名村民出行受阻。接到村民求助消息后,项目党支部迅速响应,仅用15分钟便紧急组建起党员突击队。4名党员主动请缨、带头冲锋在前,11名职工也纷纷主动请战,大家携带3辆应急车辆,冒着倾盆大雨奔赴现场。彼时,风雨交加,导致道路泥泞湿滑,清理工作难度极大,但党员突击队成员们毫无退缩之意。他们手持工具、分工协作,有的锯断树干,有的搬运断枝,经过3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打通了2公里的受阻道路,让村民们恢复正常出行,成功化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事后,村民们纷纷来到项目部表达感谢,党员突击队的及时救援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4年8月,浐河上游突发意外,2名群众不慎落水。项目党支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6名经验丰富的党员成立了搜救小组。队员携带救生衣、救生圈、绳索等专业救生装备,火速赶赴事发地点,与当地救援力量协同开展搜救工作。经过紧张搜救,落水群众最终成功获救。事后,属地政府特意送来感谢信,高度赞扬项目党支部“迅速响应、慷慨施援”的央企担当。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党支部救援工作的肯定,更彰显了央企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使命。 用“金点子”破局,啃下效益“硬骨头” 项目党支部始终围绕“降本增效、高质量建设”的核心目标,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让党建工作成为破解生产难题、提升工程效益的“金钥匙”。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流程堵点、技术难点、成本痛点,党支部发起了“党建引领 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联合技术、成本、物资等部门骨干成立攻坚小组。攻坚小组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集中研讨,精准制定了4项优化措施,从简化施工流程、革新技术工艺,到优化资源配置,一系列的“金点子”为提升工程效益提供“智慧动能”。 在成本管控这场“硬仗”中,党支部精准发力,充分利用公司集采平台的规模优势,将钢材采购作为突破口,对采购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党员骨干主动对接供应商,凭借长期合作积累的信任基础,结合项目钢材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与供应商展开多轮协商。最终,不仅将钢材预付款周期延长至90天,有效缓解了项目的资金压力,还通过批量采购拿下了“低价合作”,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一举措不仅为项目节省了可观的资金,更打响了成本管控的“漂亮一战”,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方面,攻坚小组同样成果显著。通过对施工流程的梳理,他们剔除了3项冗余工序,减少了交叉作业时间,让施工效率提升15%;针对混凝土浇筑易出现裂缝的技术难题,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创新采用“分层浇筑+覆膜养护”的新工艺,成功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施工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还缩短了养护周期,为工程进度加快奠定了坚实基础。 靠“硬举措”护航,守护平安“防护线” “‘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这是项目党支部对安全生产的‘硬承诺’,更是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必须守住的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以党建为核心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让党组织成为工程安全的‘坚固屏障’。”安全总监王刚的话语,道出了党支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设立“党员风控岗”,是党支部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一招”。根据施工环节风险等级,党支部将党员力量精准部署到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特种设备操作等高危环节,明确每名党员的安全职责,要求党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监督身边同事的安全操作。每月,党员们会带头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深入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从设备运行状态到人员操作规范,从防护设施完整性到应急预案可行性,逐一排查、逐项记录。截至目前,党员风控岗已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45项,且所有隐患均实现100%整改,党员们用“铁肩膀”扛起了安全生产沉甸甸的责任。 除了做好“日常防守”,党支部还非常注重通过“实战练兵”提升全员安全能力。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党支部都会精心组织系列活动:邀请水利行业安全专家开展安全大讲堂,通过案例分析、法规解读、现场演示等方式,为45人次的员工普及安全知识;围绕防洪度汛、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常见风险,先后开展应急实战演练,46人次的员工参与其中。在实战演练中,党员们带头模拟应急处置的流程,指导其他员工正确使用救援设备,让大家在“理论+实战”的模式中熟练掌握应急技能。如今,“安全第一” 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员安全技能显著提升,为项目的平安建设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铠甲”。 以“新载体”赋能,激活队伍“强起来” “要做好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是根基。只有让党员队伍既懂政治、又精业务,才能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于这一理念,项目党支部创新打造了“三维阵地”,将党员教育从“被动学”变为“主动融”,不断夯实队伍建设的根基,激活党员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 “墙上阵地”传精神,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党支部充分利用项目办公楼宣传栏、施工围挡、员工宿舍走廊等空间,精心设计党史知识展板、先进党员事迹墙、工程建设奋斗目标栏等内容,让红色文化融入施工场景的每个角落。如今,无论是在办公室工作,还是在工地巡检,党员和员工随时都能看到这些红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营造出“抬头见党建、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 “掌上阵地”随时学,让理论学习打破局限。党支部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 等线上平台,结合项目施工任务重、党员难以集中学习的实际情况,定期在党员微信群推送微党课视频、党建知识问答、政策解读文章。党员们可以利用施工间隙、午休等碎片时间,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充电补钙”。有的党员在工地休息时看微党课,有的在睡前刷党建知识,线上学习不仅解决了“工学矛盾”,还让党员们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桌上阵地” 解难题,让学习成果转化为实效。党支部以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改变以往 “单向灌输” 的学习模式,围绕施工技术瓶颈、管理难点、民生服务等实际问题,组织党员开展研讨交流。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针对 “如何提高管道焊接质量” 的问题,党员们结合自身经验各抒己见,有的提出优化焊接参数,有的建议加强焊工培训,最终形成了 3 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 “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议” 的方式,让党员们在思想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推动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际能力,让党员队伍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 “骨干力量”。 从守护群众安全的“暖心之举”,到破解施工难题的“务实之策”;从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硬举措”,到激活队伍活力的“新载体”,中国水电十五局引汉济渭二期项目党支部用“党建+”的生动实践,让“红色力量”渗透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公里。眼下,工程正朝着顺利通水的目标全力冲刺,这支“红色队伍”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关中平原的“输水大动脉”上,书写保障千万群众用水、助力区域发展的“红色答卷”,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贡献电建力量。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