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渡河畔的雪域高原上,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巴拉项目党委以“双引双建”为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巴拉”党建品牌深耕节能降耗实践。在巴拉水电站建设现场,“人走关灯”成为自觉行动,“拼车出行”形成普遍习惯,“变废为宝”激发创新创意。每一次党员先锋的带头示范,每一次绿色理念的传递分享,都是“绿色巴拉”党建品牌在高原的坚实行动,生动诠释着“政治引领把方向、示范引导树标杆、建优体系强支撑、建强基层固根基”的深刻内涵。 引导锻造先锋标杆 项目党支部针对营地供暖能耗“大户”,设立“节能党员责任区”,办公室常态化开展“人走暖停电停”监督检查。党员带头加强巡查,及时关闭门窗开启时的供暖设备,并对休假离场人员进行节能提示与电源关闭检查。“高原虽寒,节能红线不容触碰。通过通报机制,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有效引导全员养成节能习惯。”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营地整体供暖能耗显著下降。 项目地处偏远,车辆使用频繁。派车单记录翔实,“拼车是常态,小排量优先是原则”已成为车队共识,公司领导到现场检查也常同乘一车。油耗登记表数据印证了实效:“党员带头,油耗自然下降。节省的不仅是成本,更是对高原生态的责任担当。” 激活循环动能成效显著 在污水处理厂,项目参建单位将“变废为宝”理念付诸实践,利用废弃轮胎精心制作花箱,让废弃材料焕发新生,既美化了施工区域环境,也生动诠释了“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绿色理念。 项目严格践行“‘能修不换、能用旧不购新’”的采购铁律,并将此作为党员监督的重点,在采购环节严格把关,优先选用节能认证产品,同时大力推行办公用品修复再利用。 更令人瞩目的是,巴拉水电站建设团队研发的《利用砂石系统废弃石粉替代面板堆石坝铺盖料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取得重大成功。该技术成功应用于140米级高坝关键防渗部位,不仅有效解决了原设计料场无法启用的燃眉之急,更节省工程投资逾2000万元、消纳固废约5.75万立方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极为突出。这项安全可靠、变废为宝、降本增效的创新成果荣获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研究课题三等奖,为大型水电工程解决料源难题和践行绿色建造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创新路径,是“建优体系”的典范之作。 筑牢生态根基工作扎实推进 项目党委深刻认识到节能降碳是“绿色巴拉”品牌的永恒底色和核心竞争力。在党委指导下,《能源节约管理办法》等6项专项制度正式出台,将日常节能降耗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为长效管理机制,并由党员骨干组成的督导组负责执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制度落地生根。 项目党委持续把节能环保作为党员教育和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每一位建设者的日常行动。在“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巴拉”的签名墙上,员工们的名字承载着对绿色未来的共同期许与坚定承诺。项目党委发起的“135绿色出行党员先行”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今年以来已开展多次健步走活动,公司领导带头,党员员工积极参与,沿着项目营地道路徒步前行,用脚步践行低碳承诺,成为雪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从一盏灯的自觉关闭,到车轮上的拼车习惯;从办公用品的循环利用,到万吨废弃石粉的华丽蜕变,“绿色巴拉”党建品牌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路径愈加清晰。巴拉项目建设者正以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奋力书写着“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筑就永恒绿色丰碑的壮丽篇章。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