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责任
红村续根脉 民心筑振兴
来源:贵州工程公司 作者:潘诚运 时间:2025-10-31 字体:[ ] 分享: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具体行动?近年来,贵州工程公司以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社区为样本,书写了一份生动的答卷。这个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村”,正通过企业的帮扶,焕发出新的生机。

红色基因的传承创新

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社区是片革命热土。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枫香溪会议”,为中国革命播下了胜利的火种。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2023年起,贵州工程公司以“红村”项目建设为抓手,捐赠60万元援建红军井、红军洞、红军步道等基础设施,既保留了历史遗迹的原始风貌,又赋予其现代功能——饮水、乘凉、运动,更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载体。这些设施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群众实际需求,更串联起红色旅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驻村书记的民生温度

2023年5月23日,公司派遣共产党员刘蛟龙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前往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社区。上任后,他深知真正的帮扶需深入群众内心,遂将社区75岁以上留守老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些老人中包含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子女大多外出务工谋生,生活中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刘蛟龙联合公司业务合作伙伴筹集物资,组织开展慰问品发放活动:共计分发大米3000斤、菜籽油600斤,确保每位75周岁以上老人均能领到50斤大米与10斤菜籽油。

在众多帮扶事务中,刘蛟龙始终记得老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感受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更加激发自己不负公司重托、不负领导信任、不负群众期望,努力工作的决心,更深刻体会到:帮扶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援助,更是精神血脉的传承与激励。这种“面对面”的关怀行动,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社区基层以及企业的三重温暖关怀,将社会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系统帮扶的具体实践

贵州工程公司的帮扶不是孤立的慈善行为,而是系统的战略实践。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统筹部署,成立专业帮扶团队,从实地调研到座谈交流,从设施援建到产业规划,形成调研、规划、实施、反馈的闭环。通过与当地党政领导共商乡村振兴路径,公司不仅推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更将帮扶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当地政府依托红色文化打造旅游产业,企业则通过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旅游承载力,形成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央企担当的时代注脚

作为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确定的结对帮扶企业,贵州工程公司以枫溪社区为试点,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可量化的行动:从60万元的基础设施捐赠,到3000斤大米的精准发放;从红色旅游线路的规划,到老党员口述历史的挖掘。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央企“不负重托、不负信任、不负期望”的决心。

当红军步道成为村民晨练的路径,当红军井的水滋润着田地,当老人们的笑脸映衬着夕阳,贵州工程公司的帮扶实践已超越了简单的“给予”,实现双向赋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这种扎根红色沃土的社会责任实践,不仅为枫溪社区铺就了振兴之路,更为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