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网:拉古山陡坡上“种”出“阳光财富”
——云南兰坪拉古山11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刘雯、李林凤 时间:2025-08-18 字体:[ ] 分享:

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海拔1500—2700米的陡坡上,如同镶嵌在陡峭山脊上的巨大鳞片,吮吸着高原炽烈的阳光,转化为绿色清洁电能。这里是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拉古山110兆瓦光伏项目——一场在高山“刀背”上展开的绿色能源攻坚战。

土地流转难度大、地形复杂运输难、点多面广施工难,一度掐住了拉古山光伏项目施工的“咽喉”,成为项目建设的“拦路虎”。

项目地形全景图。

精准施策化纠纷 和谐流转筑根基

“不准来,出克(出去),你们走!”砰的一声,项目土地流转组被挡在了门外,这是项目组第一次踏进拉古山农户家推进土地流转时吃到的“闭门羹”。

拉古山项目土地点多面广且地形复杂,土地的产权错综复杂,涉及区域农户数量多且全部为傈僳族群众,语言不通、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不透,他们充满了怀疑、抗拒的情绪,土地流转工作举步维艰。

“多跑几趟,也学学简单的傈僳语,拉近和老乡们的距离。”项目负责人万岑苦笑着说道。紧接着在一边学习、一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当中,项目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土地流转突击队,集合了多名经验丰富的成员,联合当地政府及业主单位积极与村民对接沟通。

从那天起,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突击队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采取“一户一策”的方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介绍项目建设的意义、土地租赁政策、补偿标准以及后续的保障措施。同时,突击队员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诉求,对合理的要求进行记录和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经多轮攻坚、历时半年之久,拉古山光伏项目的土地流转工作在几经停滞的挑战中破局前行。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系列攻坚举措,打通了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拉古山项目按时开工建设筑牢了坚实根基,更以“一户一策”的精细服务化解了错综复杂的土地权属纠纷,实现了流转过程“零冲突”的和谐目标。

如今,土地流转租赁、项目建设催生的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近千万元。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无人机吊装。

立体运输解难题 人机协运提效率

“飞鸟难驻足,猿猴愁攀援”,是拉古山地形的真实写照。项目所在地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狭窄,大型运输车辆难以通行,物资运输至材料中转场后需要用农用车进行二次倒运才能运至施工现场。

“一下雨,滑坡、泥石流频发,道路中断更是家常便饭,物资运输直接成了大难题。”万岑指着地图红色警示的路段介绍道,语气满是焦急。项目部的灯光常常彻夜不息,墙上的进度表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路段的运输节点和各个施工场地。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万岑带着项目团队经过无数次实地踏勘、探讨和研究,因地制宜采取“人背马驮+无人机吊运+轨道车运输+卷扬机”的立体运输体系。

对于路况较好的路段,优先使用大型运输车辆进行长距离运输,在狭窄、陡峭或无路的山地路段,小型运输车辆、骡马驮运或无人机吊立刻顶上,形成无缝衔接的二次转运。“踩稳脚下的石头,跟着我走!”当地村民老熊牵着自家的骡马,马背上驮着光伏支架配件,与项目团队并肩前行;天空中,一架架无人机如灵活的“空中使者”穿梭往来;山腰的钢构轨道上,轨道车载着光伏板匀速行驶……就这样,一块块光伏板、一件件设备被运输到作业点,在绝壁之上成功搭建起一条绿色能源输送的“生命线”。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运输效率提升300%,安全风险降低50%,更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又克服了一道难关,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万岑欣慰地说。

搬运管道。

党建引领强保障 光伏赋能促发展

“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自项目开工以来,拉古山光伏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攻坚克难,以“党建红”赋能“光伏绿”,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项目点多面广、地形复杂的难题,项目团队创新构建党员责任区联动机制,“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代表每天清晨都会围坐在山间的临时会议室里,开启每天的“晨光碰头会”。“昨天C05方阵的支架安装精度达标,但进度还能再提一提”“今天预报有雨,模块化预制要提前赶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把“日调度、周复盘、月考核”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到实处。

施工高峰期,在面临人员密集、交叉作业频繁、雨季连续施工受阻等多重挑战压力下,项目团队采取党员包保“责任田”制度,把项目进行细致地划片、党员班子认领责任区,全面负责从技术攻坚、进度推进和安全管控全链条管理,形成“片区有人管、关键环节有人抓、安全底线有人守”的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团队采取“错峰作业+模块化安装”科学施工策略,抢抓雨隙窗口期、通过时序优化将雨季连续降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最终高标准完成40个光伏方阵、490台逆变器及23公里集电线路建设任务,彰显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卓越的工程执行力。

针对拉古山区域风力强劲的特点,项目团队深入开展风荷载分析,优化光伏支架结构设计,采用双立柱抗风支架方案,确保极端天气下光伏组件稳固可靠。

凭借严谨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该项目顺利通过业主安全标准化工程验收,实现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以前这里除了山还是山,现在光伏板铺满山坡,给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拉古山村村民激动地说。依托光伏项目,当地正在规划建设“光伏+生态旅游”“光伏+特色农业”等复合型产业,探索出一条“绿色能源驱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今,光伏板下田垄里,金荞麦、山银花等中药材和西瓜、毛豆等经济作物破土而出,与光伏板共同编织出“空中发电、地面生金”的立体图景,让怒江大地处处闪耀绿色发展的璀璨光芒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报道链接://yn.people.com.cn/n2/2025/0816/c372456-41324078.html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