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初到西北的人,很难不被那漫天黄沙所震撼。每当车辆驶过,扬起的沙尘便会瞬间遮蔽前路,视野所及只剩一片昏黄。尽管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但这里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 位于宁夏中卫市的腾格里沙漠,拥有储量巨大的风光资源,这里建成了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目前,国内在建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宁夏中卫300万千瓦光伏基地EPC总承包项目(以下简称“中卫项目”),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加速推进。据介绍,中卫项目占地面积约13万亩,场内布局了977个光伏发电单元,安装了超过541万块光伏组件,堪称一座“超级光伏电站”。在13万亩区域“种太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从最初地形勘测、图纸设计到后续的施工环节,AG真人平台官方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院”)中卫项目副经理侯战鹏都参与其中,他感受颇深:“光伏项目‘短、平、快’,这么大体量的项目,管理工作是最具挑战的,需要每一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图纸落地:在山地沟壑间找“平衡” 站在项目高处远眺,便能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铺满了光伏板,宛如一片蓝色海洋。然而,将这些光伏阵列精准地安装在山坡、沟壑、平地等不同地形上,每一步都藏着技术与耐心的较量。 在哪里建?怎么建?在山地丘陵上“种太阳”是门技术活。从前期历经数月的规划设计,到实施中光伏板倾角计算与阵列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是技术难点。虽然图纸明确了建设框架,但真正的挑战却藏在每一处地形适应、每一块组件调整、每一次与风沙对抗的施工细节之中。 将复杂图纸转化为施工现实,应对各类突发的技术难题是中卫项目总工黄孔清的日常。一旦发生突发状况,他必须迅速找出解决方案,为相关单位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和决策依据。 光伏组件作为光伏项目的核心部件,其采购与匹配工作至关重要。早在项目启动前,黄孔清便与物资部门协商确定了所需光伏组件的型号。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原定型号一度面临短缺。 为了保证材料供应与工期进度,黄孔清决定采用替代型号来应对短缺问题。但不同型号光伏组件在特征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组合配置光伏板”直接影响逆变器的运行效率与系统容量。如何分配、分配多少,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验证与测试。最终,黄孔清带领团队通过严谨的技术论证与实测分析,确定了科学的分配方案,成功化解了短缺危机。 有时,还需要适时对图纸提出“质疑”。尽管前期图经过了反复的论证、设计与优化,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可能发现局部设计与现场施工条件存在偏差。例如,在集电线路电缆敷设施工前,原有路径大部分在主干道两侧,这一情况对项目建设造成很大困难。在项目副经理李登跃的带领下,通过重新踏勘,完成了集电线路路径优化,电缆铺设长度由最初的390公里缩减至320公里,还节约了近70公里的电缆,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为道路保通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 “因为山地地形崎岖,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靠着小滚轮一寸寸地精准核算,日均步数都在三万多步。”李登跃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物资保障:28种钢构件的“精准拼图” 中卫项目副经理杨鑫的一天,多数时候是在无数个接打电话中度过的。他的日常是进行多线作战,既要与技术团队进行紧密沟通,又要协调多家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及时供应。 “一整组光伏板是由26块小光伏板组成。就整个光伏板的体系来说,最复杂的是光伏板的支架部分。这些支架一共有四种型号,角度不同、坡度不同,每种型号的材质也有所区别。一组完整的光伏板支架大约由28种钢构件组成,包括条形钢、斜梁、斜撑以及立柱,配套的螺栓和螺母等部件。”杨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缺少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 采购何种型号材料?配套材料如何顺利运入项目场地?如何确保材料成套供应?从材料采购到保管再到分发,每一个环节都得万无一失。 为了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分发效率,“这物资摆放可是门学问!”杨鑫带领团队对库房的材料堆放进行了布局设计,通过“码头式装运”的形式来实现物资吞吐量最大化和最高存储效率。 通过创新实践“1+1>2”的仓储管理模式,建立双发、双签制度,发料由采购方主导,供货方对出库数量负全责,实现了供应商与采购方齐抓共管。“一来能够确保材料的完整成套,二来如果出现材料缺失的情况也能及时补充上。”杨鑫说,这既节约了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的成本,也确保了工期的正常进行。 协作攻坚:在沙尘里抢出“光伏速度” 建设材料配备完毕,后续安装也是巨大挑战。侯战鹏表示,如何充分发挥不同安装人员水平,更好地提高安装效率与工程质量,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要将分散的组件变成成套结构,搭建流水作业是这一复杂工序中的关键。”侯战鹏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所涉及的施工队伍数量众多、来源多样,需要统筹协调这些团队进行协作。 侯战鹏说:“确保施工进度是工作重点,AG真人·[中国]官方网站需要根据材料到货情况和每家施工队伍的资源状况来制定和调整施工计划。” “分工不分家”是进行工作的重要前提,李登跃主要负责生产区隐蔽工程部分,这涉及到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电缆沟的深度多少、电缆敷设问题都是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走在光伏施工区域,工地常常处于信号薄弱甚至无信号的状态。面对如此广阔的作业范围,应急与安全管理也必不可少。中卫项目安全总监王志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实时通讯,他们配备了对讲机和卫星电话;同时,通过早晚班签到制度,精准掌握每日出勤人数,确保人员安全管理到位。 这群“种太阳”的人大多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从业近10年之久。大学一毕业就一头扎进新能源行业的李登跃和记者谈起参与此次光伏项目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难、快”! 在近13万亩的辽阔区域内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工程管理与现场施工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中卫地区沙尘暴频发,施工进度屡受阻碍。但在如此极端条件下,中卫项目进度体现出了中国光伏工程的建设能力与韧性。 从施工工地返回项目驻地的路上,记者提及遇到的困难时,侯战鹏半开玩笑地说道:“在这儿,人身上但凡有个孔,沙子就能钻进去。”此外,每日长达4小时的往返颠簸路途,也使得项目部许多成员患上了腰肌劳损等疾病。 但没人想过放弃。李登跃说,“每次看到光伏板被阳光照亮,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如今,中卫项目的建设接近尾声。这片曾经的“无人区上”,蓝色的光伏板正源源不断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照亮着西北的天空,也书写着中国新能源建设的“韧性与速度”。当夕阳西下,光伏板反射着金色的光芒,那些在沙尘里奔波的身影,也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文章链接://mp.weixin.qq.com/s/9WL0l5WxHlGw8_N2wR08aQ |
||||
|
【打印】
【关闭】
|
||||
|
|